郝治平简介 (郝治平父母)

健康养生 2024-06-04 04:36:21 郝治平简介
    郝治平父母

郝治平,原总顾问部政治部顾问。

郝治平(1922年5月12日-2024年1月4日),女,河北省邯郸市临漳西南城角村人。曾在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上学,1938年2月抵达延安,并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至1943年底,郝治平从延安到敌后晋西北地域上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郝治平历任公安部科长、副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1960年至1966年,郝治平任中国人民束缚军总顾问部办公室主任、总参办公厅党委委员,1988年离休。2024年1月4日11时3分,因病治疗有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事迹

1922年,郝治平出世于河北临漳西南城角村,父亲给她取名宾如。郝宾如自幼聪明漂亮,性情顽强,12岁就考上开封的明伦中学,起初又顺利考上了省立第一男性师范学校。1938年1月,郝宾如投靠延安,并给自己改名治平,立志真正地为治国平天下尽一个中华女儿的心力。

郝治平作为共和国警界的晚辈、首批女警官之一,在公安部实真实在的上班了十年。1959年,罗瑞卿调任中国人民束缚军总顾问长,两年后,郝治平也调入总参上班。在公安部上班时期,郝治平曾先前任办公厅秘书、宣教处处长、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等职。

郭继书人物简介

郭继书郭继书,男,河南洛阳人,1963年出世在洛阳市一个个别家庭。
号紫云,中国国画家。
早年做过木工,油漆,雕塑,剪纸等上班,后从师于齐白石弟子王雪涛学习国画,其作品逐渐脱离匠气,独树一帜。
他擅以乡村的自然风物为题材,其中饱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意,他画的昆虫自在沉闷,充溢了意趣。
特意是他的千层牡丹,设色大胆,档次丰盛,有平面感,贫贱又不失典雅,神韵无量。
代表作品有《花王沐春》、《国宝映辉》、《金谷秋风》、《紫气东来》、《盛会天香》等。
他是郭家画院开创人,洛阳古都书画院副院长,石齐钻研会成员,千层牡丹开创人。
中文名:郭继书外文名:JanesGuo职业:画家号:紫云毕业院校:清华美院国籍:中国宗教崇奉:无出世地:河南省洛阳市关键成就:千层牡丹开创人成立郭家画院代表作品:《花王沐春》《国宝映辉》人物教训少年时间1963年5月10日,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1975年,12岁时开局接触绘画。
1978年,追随王振东教员(前任偃师图书馆馆长)学习素描,王教员亦是郭继书的启蒙教员。
1980年冬,追随河南省驰名画家武力征教员学习绘画艺术,技艺愈加精进。
青年时间1982年,曾做过木工,油漆,雕塑,剪纸等上班,为起初的美术创作打下了松软的基础。
1985年,到府店一家琉璃瓦厂做学徒,专业技艺与绘画技艺不时优化,工资从最后的11元涨到了起初的500元。
1987年应山西运城一家琉璃瓦厂约请做技术员。
生活逐渐拮据,开局重拿画笔,关键绘制雍容华贵的牡丹作品。
1990年前后,曾两次前往广州美院学习国画学院派画法,画作逐渐脱离匠气,向艺术殿堂聚拢。
1992年,拜师于齐白石弟子王雪涛,潜心学习国画专业技法,更不远千里访问国画巨匠赵少昂传授,倾听教诲,遭受点拨。
1997年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郭继书作品《国宝映辉》中选河南省第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
2000年,在洛阳东大巷开拓书斋,遍访洛阳名家文柳川,郭自修,郭孝民,王绣,认真推敲各大家之所长,死记硬背。
2000年12月,在洛阳市图书馆停办团体画展,70余幅牡丹外型各异,设色大胆。
洛阳市书画界名家李进学,文柳川,启蒙教员武力征等悉数莅临,给予了很高的评估。
2001年,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通常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学习,与来自全国的绘画名家讨论学习。
2001年4月15日,洛阳古都牡丹画院延聘郭继书为洛阳古都牡丹画院画师。
2002年5月1日,参与河南省第十届花鸟书钻研会。
中年时间2003年9月19日,作品《国宝映辉》中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届花鸟书展览。
2004年8月,参与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
2007年4月10日,向江西省宜春市残疾人联结会募捐爱心作品。
2008年3月15日,洛阳古都牡丹画院延聘郭继书为洛阳古都牡丹画院副院长。
2008年5月,太平洋寿险杯洛阳市残疾人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
2008年,中国残疾人联结会文明节第三学位颁发给郭继书欢庆北京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证书2008年,受邀参与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
2009年9月,郭继书作品《醉春图》中选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廉政文明树立书画展。
2010年4月25日,在洛阳市美协爱心捐助优惠中,向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捐赠八米长卷《四季花开》,获致谢荣誉证书。
2011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届联结会,郭继书作品《金谷秋风》获奖。
2013年5月,创作的以农业、农民、乡村为主题的书法作品,被荣选参与第十五届全国肥料双交会暨第十届边疆肥料双交会测土配方施肥成绩展。
2013年6月,作品《盛会天香》收藏于北京八一大楼2013年9月,作品《紫气东来》被中国人民束缚军档案馆收藏。
2013年10月,巨幅作品《盛会天香》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4年2月,《静动皆风波》被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
团体作品洛阳千层牡丹开创人牡丹是中国画里一个传统又经典的题材,郭继书却画出了新意。
作为千层牡丹开创人,郭继书笔下的牡丹花头硕大,厚实丰满,生动平面,突出了牡丹的贫贱雍容之态。
重彩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
牡丹在中国文明里意味着兴盛和贫贱,这幅画里的牡丹雍容、妖娆,却不显庄重。
精美的画面构图,浓淡相宜用色,使得这幅牡丹既贫贱又典雅。
画家擅长捕捉牡丹的神采以及神态。
这张牡丹含露凝重、丰满厚实,多了几分飘逸。
颜色上相对油腻素雅,其立意不只别具匠心,而且又不失至真至美。
以多种多样的堆叠掩映和变动,使其次第组合交叉、花冠的聚散、动抛的响应、叶的光质和反正性能,做到了宾主响应,聚散明显,取势切当。
郭继书笔下的谷物洛阳画家郭继书作品有一个秋收遍野是黄金系列,谷物是郭继书画中经常产生的主题。
右下角的构图颇有几分新意,大笔勾画的枝干和精雕细琢的玉米与昆虫构成对比,亦静亦动,亦庄亦谐。
表现了一个妙趣横生、自然谐和的境界,妙趣横生。
洛阳画家郭继书农作物系列之玉米图此画构图空灵,用笔用色有着郭继书自己浓重的颜色,把咱们带到了一个平静、充溢生机的自然环球,不由感恩土地对咱们的小气馈赠。
《高秋图》(68cm×136cm),郭继书2011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丙烯。
此画响应‘高秋’这一主题,构图丰满,笔法幼稚潇洒,用色从容,给咱们勾画了一个满载着歉收、喜悦与怄气的秋景。
表白了画家对自然,特意是对土地的有限留恋。
艺术品格《一茎孤引绿双影》(68cm×68cm),郭继书2013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
此画运用自然随性的写意笔法和大胆炫目标颜色作为基本的架构,写意与写意相结合,静物与昆虫相响应,使画面充溢张力和生命力,为咱们营建了一个动态结合、真真相生的境界。
《风动荷花香》(68cm×68cm),郭继书2011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丙烯。
画家把传统的中国水墨与西方的绘画技法相融合,用墨晕染铺底,再用丙烯画出主体,使画面上的荷花跃然纸上。
不同于传统的写意画,全体暗颜色的用色使画面充溢了静谧、浪漫的气氛,更凸显出荷花的纯净。
这张画打破了传统中国画自身的局限,做到了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郭继书是一位离土地很近的画家,30多年的农民生活向他贡献了有数贵重且真实的创作素材。
同时残疾人的迂回的生活教训给了他看待环球的不同的目光。
在他的谷物题材的画作中,弥漫着浓重的乡洋气息和憨厚的农民看法,玉米、谷子、小麦、蝈蝈、蜻蜓是他的画作中经常产生的意象,在他的笔下这些个别的事物被描摹的分内传神。
画中墨与颜色对比剧烈,写意与写意的结合极其又妥帖,他的画风不流于俗套,有自己显明的特点。
郭继书是千层牡丹的开创人,出世在洛阳的他,从小就可以观察到形神各异的牡丹,因此对牡丹分内有感情,对牡丹的体会也很独到。
他画的牡丹自成一派,别出新意。
花瓣层层叠叠,花朵丰满厚实,突出了牡丹花的平面感,给人一种既雍容贫贱又不失典雅的觉得。
首创千层牡丹郭继书首创千层牡丹的画法,他笔下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花头硕大,厚实丰满,生动平面,突出了牡丹的贫贱雍容之态。
是中国画中牡丹绘画历史上的一个打破。
形神合一南齐谢郝《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六法,二是以形传神,郭继书的画中的花鸟风物,不只形似,更透显露有限的神韵。
可以说是到达了形神合一的境界。
师法自然自然是郭继书画中不变的主题,画家以自然为师,与天地精气相往来,使自己的画作具备脱俗的气质和品格。
设色大胆,别具匠心他的画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方式,经常使用团体品格显明的颜色,使画面富裕古典与浪漫兼具的气息。
人物评估中国现代的画家从来讲求人与自然的照顾,不过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开展,人们不只生活的节拍放慢了,也更没有空间去过那样平淡平静的生活。
咱们不用谈领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超然于尘外的境界,就连和自然亲密的觉得,咱们也在遗忘。
自然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当代的水墨画侧面临着和自然疏离的疑问,一旦脱离自然,作品便不再有灵气。
郭继书是个难得的例外,只管肢残,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在艺术的路线上手不释卷高低求索。
而且他没有遗记养育自己的土地,经常以奢侈的自然风物为题材,表现大地的馈赠和生命的意趣。
东晋顾恺之言: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描摹一个事物的形体容易,可是描写出一个事物的神韵却很难。
我看到过当代很多的美术作品,它们往往外型华美光鲜,夺人眼球,神韵却空泛无比。
郭继书却不是这样,他30多年的农民生活使他的心坎与自然相响应,玉米、谷物、蝈蝈......一切看似平实自然的物品在他的笔下活上来,变成一首对自然的称誉诗。
王维说人闲桂花落,人的心是足够洁净的,能力觉失掉外界静,随之感到事物纤细的动。
如今消费社会下适度谋求效率与效益的快节拍,将一切纤细的物品都毛糙化、外表化了,只管万物都自然且自在的在那里,人们眼睛里能看到的却变少了。
郭继书却不随人流所动,他既没有以环球为有限的圆满的理想而崇敬模拟,也不是向一无尽环球作无尽的谋求,烦闷苦恼,徘徊不安。
他只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有限的自然,有限的太空浑然消融,体合为一。
从而到达了最深的谐和。
他真正的做到了师法自然,到达了中国画里所表现的最深的心灵。

诗人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品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判史上颇有位置;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元好问出世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作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嘱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金史》卷一二六附传元德明。缪钺谓: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著有《遗山文集》四十卷,《遗山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全金元词》收录其词三百八十馀首,最为完备。元元好问塑像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刻,巧缛而不绮丽,构成河汾诗派。年努力搜集金君臣遗嘱往事,多为前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选集》。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相持时间北边文学的关键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上启下的桥梁,被尊为北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过后影响很大,有倡议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选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留了少量金代文学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陷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盛。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过后的社会骚动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可谓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爽,喜闻乐见。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元好问之文承袭唐宋大家传统,清爽雄健,长短轻易,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判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判史上影响颇大。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模范,兼有豪迈、婉约诸种品格赵秉文简介,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备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低劣短篇小说。元好问元好问像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先人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先人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

起初,起初的先人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革新中改姓元。北魏决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间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早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左近)丞。父亲元德明屡次科举不中,以传授乡学为业,往常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世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消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讨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乱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教训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元好问。大抵来说,他的永世可以分红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在校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获取了良好的教育,很早透出文学才气,8岁即因作诗而取得神童的佳誉。

只管首次参与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识大为出息,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沉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员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嗜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屡次曲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间。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经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只在学识上遭到拙劣的指点,诗文大为提高,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关键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中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完结时间。这一时间,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教训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发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幽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完结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相关,生活逐渐好转和自在。

这时期,他痛心金国的消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劳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前往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到处奔忙搜求无关资料时间。这时期,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元好问,元好问雕像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官宦人家。其先人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汉化革新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间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其高祖元谊,在北来早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左近)丞。父亲元德明屡次科举不中,以传授乡学为业,往常诗酒自娱,喜欢杜诗,推崇苏、黄,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世后七个月,过继给二叔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四岁开局学字读书,七岁入小学,八岁学作诗,被誉为神童。十一岁后,随继父元格官冀州(今河北冀县),时期遭到翰林侍读学士路铎的赏识并指点其作文;十四岁,元品格官陵川,元好问受业于泽州宿儒郝天挺(字晋卿)。从学六年,博通经史,尤工诗。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后转徙登封。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渡,迁都开封,少量文人随之南迁。此时元好问与金朝诗文名家赵秉文、冯璧、雷渊、李献能、王渥、崔遵、王著等人交游,或拜师或为友,尤以辛愿、李汾和李献甫为知己。元好问经常与诸人游山水名胜,诗酒酬唱,对景抒情,借古讽今,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叹赵秉文简介,以为近代无此佳作。于是名震京师,誉为元佳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落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三年后,哀宗正大元年(1224),得赵秉文等人贡举,考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留官南京(今河南开封)。自哀宗正大三年起,历任镇平令、内乡令、南阳令。

天兴元年(1232),擢尚书省掾。不久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以亲征之名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朝中无主,诸军帅不听调遣,朝野无对于立荆王完颜守纯(宣宗子)监国以城投诚蒙古议论。两位留守大臣只知死守,全无应答之策。趁官民绝望、愤怒之际,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帅崔立率兵作乱,杀二相及十多位官员,以城向蒙古请降。崔立投诚蒙古后,自以为有免开封屠城之祸,挽救一城生灵之功,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树碑立传。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自愿参与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几天后蒙古兵入开封,大肆抢掠,碑立否不知结果。此事史称崔立碑事或甘露碑事。因撰写崔立记过碑文,有涉名节一事,元好问永世为愧所扰。金亡,元好问随少量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照管两年,后寓居冠氏县(今冠县)。因其诗文名望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管元好问。可其有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作,渡过余生。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享年六十七岁。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

另一子大名阿辛,早卒。5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元好问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傲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高尚节而抗浮云。但常年脱颖而出和面对光明之理想,其逐渐苏醒,终而走向出仕归隐之路。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各畛域,尤以诗成就为最高。其诗,题材多样,内容丰盛,其中反映过后人民饱受天下大乱之苦作品,真实详细,富裕感化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模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迈等诸种品格。前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其文艺评论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传达很广,强调诗歌内容,同时注重艺术成就和诗人道德,看能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以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品格,推戴绮靡纤丽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自然万古新,奢侈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喜闻乐见。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变宋词为元曲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选集》,词集为《遗山乐府》。元好问《元遗山先生选集》内页是一位才气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过后一切的文学方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传达至今的实证或记录传说之外,其余的简直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把握熟练、运用自若。

元好问的作品,最关键的特点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诚,言语柔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估。他的好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湛,而有豪迈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艰涩之语;乐府则清爽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晚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好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高深,品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备法度。元好问又是一位拙劣的文艺通常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现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准则,推戴僵硬艰涩,乱排典故,做学识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自通常得来的结晶,有着实际可行的指点意义。

词的创作1、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1)丧乱词;(2)写景词;(3)恋情词(4)其余:咏怀、吊古、送别、咏物、射猎、边塞词2、特征:元好问以苏、辛为模范,并吸取各家之长,因此兼有婉约、豪迈诸种品格。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诗歌通常主张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关键通常观念在于倡议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议雄劲豪迈的诗风倡议性灵、神韵、品格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倡议多元承袭的诗风;开郝经诗歌通常之先端。元好问的诗歌通常观念影响也有元一代的诗歌通常。元好问的关键文学成就元好问诗歌的关键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维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元好问的丧乱诗两个最关键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消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理想,他的驰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关键的特点。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理想的历史扫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估,从而参与了思维的深度。元好问是金朝最卓越的词人,存词三百余首,无论词之数量品质,都为金词之冠;元好问的散文雄深简朴,独具一格,元好问有笔记作品《续夷坚志》,为金代笔记上乘之作。元好问目击亲历金朝的兴起和蒙古灭金的全环节,又从政多年,剧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辰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留。

当《中州集》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倡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消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决计,决计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繁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标明自己的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下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帮忙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惹起许多人对他的不体谅,百谤百骂,恼怒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成功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气吞声20多年,直到逝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正史亭,作为寄存无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中央。多年的奔走,使他积攒了金朝君臣遗嘱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标,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外面不只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含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致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起初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

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盛的资料。惋惜,合理他满怀决计肠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无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作时,他的一个好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致使前功尽弃,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只管未能成功自己修成金史的欲望,但他所搜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致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少量的第一手资料,特意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蜿蜒书,所以后代学者分歧以为,《金史》与元好问相关亲密,《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前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波动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介入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介入《清史稿》的编撰。元好《岐阳三首》清风明月诗用意问当过中央和中央官,都尽心竭诚,好高鹜远,关心国度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十分高。当他撤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逃亡,边陲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逝世,依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称许他:元好问劳抚逃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

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外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开展消费,使人民有疗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录: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元好问十分注重和努力包全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过后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介绍了54个边疆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包全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进去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包全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不时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元曲四大家成为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以为,这与元好问的教诲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元曲四大家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顾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小序: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⑷,号曰雁丘⑸。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⑹,今改定之。问人世、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涯海角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畅趣,分手苦。就(1)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照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2)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注:(1)就,一作是。(2)自,一作喑。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旭日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世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故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无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小气缺壶声。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浙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天以此寄之。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世风女。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成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粱饭,今天田家白板扉。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边疆一布衣。离肠含蓄,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信息知郎近远。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有数青山。(丁丑岁三乡作)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惋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邺上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波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波气少。)一语自然万古新,奢侈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小气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自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需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事见元稹《子美墓志》)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探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河汉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人世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胜负校几多?(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出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胜负。)谢客风容映古今,发祥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不幸。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桑田横流却是谁?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先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无情芍药含春泪,有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世客,枉向西风怨兔葵。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奸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不幸无补费精气!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寻访人物:元好问寻访[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吉日良辰,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交往如梭。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歉年。移居要就:窗中运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最后清风。玄都观里桃千数,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方休。古今几度:生活华屋,脱落山丘。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俊杰壮山丘。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上一篇:郝冬梅一级营养师是谁 (郝冬梅一级营养师在哪里坐诊)
下一篇:2021萨尔瓦多出境最新信息萨尔瓦多回国核酸检测要求 (2021萨尔图区疫情封控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