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旧名邠/豳县,位于陕甘两省接壤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塬。
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衔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地处甘肃平凉、陕西宝鸡、铜川、咸阳四个城市的几何核心。
全县幅员形似正写的“人”字,是古“丝绸之路”必修之地,素有“丝路明珠”之称。
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
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低空积60万亩。
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现代农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
旅行景点之一大佛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大佛寺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
北宋改名庆寿寺。
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矮小精巧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整齐有致地散布于约400米长的平面崖面上。
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局部,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大佛窟”是全寺的核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
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
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
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跌坐于莲台之上。
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琢花边、7尊浮雕坐佛,左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华丽祥和的背光。
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美缨珞。
此外,窟内佛龛尚有外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
“大佛洞”保留一座华美的大佛背光雕琢,下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深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出现出一派西方极乐环球的欢畅现象。
彬州塔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在陕西省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属国度级重点文物包全单位。
该塔属于北宋时间修建,塔高47.84米,塔底宽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区分面向八个方位。
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级转角楼梯盘旋而上,每层之间架以木质楼板,可出四面门洞观光。
彬县无关神话故事的村落
在彬县城北泾河对岸有七个山峁,彬县人称之为“七星台”。
过泾河约三公里可达;从县城走绕道火石咀泾河大桥,大概七公里。
颛顼帝、喾帝居豳时在此祭天,民间亦为祈寿之所。
彬县县城南有紫微山,北有七星台,斗柄东指,均处紫微垣,有帝王之气。
彬城有此,亦是吉星高照。
相传七星台为女娲补天所炼七彩石坠落凡间构成,又传为大禹治水时北斗七星君助大禹治水后对立泾河龙王构成(毗邻处有石龙窝)。
七星台基岩袒露,属白垩系志丹群宜君组。
该处有一黄土堆积剖面,是2006年修筑高速公路时因用土而掘的数十米高的断崖,从老黄土到新黄土的适度格外明晰,它既是一个自然地层的排列室,也是彬州第四纪黄土堆积的实证。
七星台背靠新民原的王家塬村,前临泾河川道,属山峁地形。
因为地处阳坡,又临泾河,背靠高原,脚蹬泾龙,被人们以为是风水宝地,是阴阳宅的佳地。
因此民谣说:“北城外,七星台,七个山峁聚起来。
这里风水人称好,修基造坟把人埋。
”
南阳市分多少个县级城市?南阳比拟有名望的高中有哪些?
南阳市辖2个市辖区(卧龙区,宛城区)、10个县(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代管1个县级市(邓州市)。
城市:南阳市第一中学校(南阳市惟逐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南阳市第二中学校、南阳市第五中学校(这三个高中是南阳教学水平较高的)、南阳市第八中学校; 其余比拟好的学校有:河南油田初级中学,西峡县第一初级中学(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淅川县第一初级中学(南阳市示范高中之一),邓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等。
南阳市一中的升学率还是不错的,也是南阳惟逐一所履行高三文理分班的学校,在县中学中,西峡一高是一所教学品质比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