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summer solstice),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抵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是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关键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泛滥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
夏至冬至区分是哪天?
夏至那天是指太阳直射点抵达北半球最顶就是23.26度. 普通为6.2212月22日 北边冬至要吃饺子的 听说吃了就不冻耳朵
由冬至到夏至每天长多少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低空的位置抵达一年的最北端,简直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只管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刻.由于,凑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存,并没有到达最多的时刻.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概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域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冬至(Winter Solstice)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节气[1],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中央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曾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期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就会一天天变长.后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事先,各地气象都进入一个最凛冽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理迷信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歪斜,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