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又称“孔子庙”,是祭奠我国现代先贤孔子的庙宇。
阜城文庙兴修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至1398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曾经两次大规模整修。
2008年底,阜城县文庙大成殿定为省级文物包全单位。
阜城文庙是衡水惟逐一座古修建文庙,对钻研阜城外地历史文明有关键意义。
阜阳有什么好吃的特征小吃,还有什么卫生又好吃的特征饭店?
阜城特征小吃推介 六纺小吃街的咸马糊;清河东路的粥屋;新世纪广场新疆人的烤羊肉串(相对正宗,不会烤死猫死老鼠什么的)古商城外面贡院街的老吴咸馍稀饭;文昌阁的蒸面条和排骨;文峰宾馆旁边的云南米线;二里井的重庆菜馆;甜水井外面的牛肉汤(据我逐一尝试,是阜阳最好吃的一家,汤味很浓,只需在阜,我每周起码去吃两到三次)大戏院的武汉鸭脖子;三中往南80米路西的刀削面;文峰二村胡同外面200米的羊肉板面和羊蹄;欧上咖啡的黑胡椒澳洲小羊排以及台湾烤肠;飞机场左近颖州开发区往西500米的美口香地锅鱼;西方商贸城门口早晨才营业的卤甲鱼;东关吊桥旁边的烧烤;东关往北第一个路口也是早晨才出的螯子汉烙馍;往火车站方向去的北京路路头的素包撒汤;清河小学大门西边50米的粉鸡;奎星路桥南往西的羊龙骨.颖河西路到头的大龙虾.......
故乡的特产格拉条怎样写作文
我的故乡——阜阳,是皖西北太平原上的一颗绚烂明珠,是京九铁路上一座漂亮的市区。
故乡的小吃很丰盛。
“格拉条”是阜城最有名的特征小吃之一。
格拉条,名字不雅,容貌也不像拉面那样,但却是阜阳的特征小吃,我和妈妈常说它是“阜阳办理”。
格拉条,也叫格拉面,是安徽省阜阳地域汉族传统小吃。
可谓阜阳人的意大利面。
相传与苏东坡无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外地人的喜欢,在大巷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起源大略是以下要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é lā) ,而这种相似面条的食物须要将各种作料平均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而因其色彩金黄、面形细弱,也叫“金条面”。
吃格拉条时阜阳人喜欢说格拉格拉,意思就是搅拌一下,由于刚出锅的格拉条就像炸酱面一样,酱并没有拌匀,所以须要格拉格拉(搅拌搅拌)才好吃。
格拉条已成为了阜阳人的最爱,有人为格拉条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格拉条之歌》。
演唱者驳回了原汁原味的阜阳土话启动演唱,每当这首有着浓烈阜阳味的歌曲响起在耳边时,大多阜阳人总会报以会意的一笑。
当天,通过了近百年锻炼和演化的格拉条,因其滋味鲜美,好吃不贵,现曾经成为阜阳人人爱吃且百吃不厌独具特征的经典食品。
假设你到阜阳来,必定要尝尝咱们故乡的大格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