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和堂的历史溯源与品牌由来 (杏和堂中医门诊部怎么样)
缘起
相传在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商人陈体全年末回乡收得货银后乘船返回广州。船抵达广州后,他匆忙上岸,一时疏忽将货银遗落在船上,被一位名叫李升佐的同船旅客拾获。
李升佐谙熟医道,在广州开有一间中草药店。李升佐为人忠厚,拾金不昧,上船后整日在码头等候失主。陈体全回到家中,察觉丢失货银后连忙四方寻觅,寻至码头时,李升佐将拾得的银元还给他。
陈体全为李升佐的诚实品德所感动,意欲以银元酬报,但被李升佐婉言谢绝。陈体全见李升佐老实可靠,便诚恳提出将遗金半数投资于李升佐经营的中草药店。李升佐谦辞再三后终于答应下来,当即用红柬写下合伙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事,长发其年。并将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巧结奇缘,合伙经营,同心济世。
济世为本
陈李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
为了扩大影响,陈李济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包装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闻名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
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因此,在清同治年代,该厂又称为陈李济杏和堂药厂。
传承创新
陈李济创业初期,药厂只雇少数工人,前店后厂,手工生产,是典型的小作坊形式。后来由于产品声誉日高,加之善于经营,除赴京展销外,产品还远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出国谋生的华人,陈李济的产品被引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地。清咸丰六年(1856年),陈李济又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一个批发所,作为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口岸贸易机构。
20世纪初,陈李济进入公私合营时期,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伟氏、冯致昌、何弘仁、燮和堂、橘香斋等七家药厂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
1980年9月,陈李济药厂厂名、杏和堂商标得以恢复。同年,中国药材公司确定陈李济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与时代同行
陈李济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很深的渊源。民主革命时期,与彭湃并称工家革命两巨头的杨殷烈士就是李家女婿。他在大革命时期到陈李济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并把它作为大后方,领导了广州起义。
一首陈李济神龙茶的广告歌谣,不但家喻户晓,更是当年广州起义接头的暗号之一。时至今日,只要唱起这首歌,很多广东人依旧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
杏和堂文化
岭南都市文化的深厚沉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药文化。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药文化,陈李济在厂内兴建了一座集中药历史、中药工艺及中药文化于一体的中药博物馆。推开博物馆两扇厚重的仿古木门,仿佛穿越时空,步入一个传统中药文化的世界。
陈李济杏和堂,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广东百年药局,始终秉承“同心济世”的宗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续写着中药文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