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症状或疾病,而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与社会相处的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 отсутствие заболеваний的缺失,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在内的 umfassende Gesundheit.
1946年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包括:
身体、智力、情绪三者的和谐一致
能够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互相谦让
拥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有效率的生活
相关概念的区分和内涵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这些概念经常被使用。
心理正常是指具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能够保证人作为生物体健康生存发展,作为社会实体进行人际交往,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心理异常是指出现了精神障碍的典型症状,丧失了上述功能。正常和异常是一对用来讨论病与否的问题的范畴。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问题。
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可以包括以下类型: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
不属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不包括:
1.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2. 虚假的奉承,而不是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3. 在人际交往中以批评和建议代替善意的理解和尊重
4. 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强加于他人
5. 忽略社会功能的良好运作,不能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和挑战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自我为中心,努力实现自我的原则。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包括: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
身心统一的原则
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