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 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变化,并能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不夸大或贬低自己的能力。
-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目标。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统一、稳定和持久的个性特征,不分裂或矛盾。
-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
-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压抑或过度爆发。
-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能够在遵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适当表现自己的个性。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在不伤害他人或社会的基础上。
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直心情不错,或者不太坏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绪也会有波动。一直心情不错并不代表心理健康,而一直心情不好也不一定是不健康。重要的是情绪能够得到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交往。